纵联观点:跨境电商商标危机,专业服务岂能以价低为先
近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补充说明理由令》,宣布对4.2万个涉嫌违规操作的商标启动撤销程序,这场风暴的中心直指大量在美国亚马逊电商平台从事跨境电商的中国商家。这一事件不仅让商家们陷入困境,更揭示了当下跨境电商领域商标申请流程中的种种乱象,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某些代理公司深陷此次风波之中,它们因涉嫌伪造签名、提供虚假律师信息等不正当手段来规避正当审查程序,导致相关商标面临被撤销的风险。这类违规行为并非偶发,背后反映出跨境电商商标代理行业存在的一大问题——部分代理机构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低价竞争的压力下,选择铤而走险。
在高端服务领域,价格与质量往往存在正相关关系,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更是如此。要完成一份高质量的商标注册申请,代理机构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包括进行专业全面的商标查询,准确分析商标的可注册性;撰写符合法律规范且严谨的申请文件;在后期积极跟进审批进度,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审查意见等复杂情况。这些环节无不需要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律师团队或代理人来完成。同样地,专利代理机构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专利申请代理服务费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于市场合理水平,“3000元到1万元不等”“十多年不涨价”,这种价格偏低的情况长期以来制约了专利代理行业的发展。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发布的《专利代理服务指南》也强调了提高专利代理服务质量、规范专利代理业务开展的重要性,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规范的专利代理服务。这进一步说明了专利代理服务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以及合理对价的必要性。
如果客户一味地追求低成本、压低价格,导致代理机构难以获得合理的利润,那么这些机构很容易陷入生存困境。为了维持运营或降低成本,它们可能会在服务上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甚至选择舞弊等不正当手段,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从长远来看,这种低价竞争不仅会扰乱商标代理行业的正常秩序,也会使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此次美国商标局的动作,也凸显了企业自身在商标申请过程中需更加谨慎地选择代理机构,不能仅仅看重价格因素,而要综合考量其专业能力、资质信誉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商标申请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专业服务本就应当有其对应的价值,正确的价值取向利于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低价获取服务可能只是看起来很美的“伪命题”。